1、魏延当时应该没有起反心,不过他的行为和造反也没什么区别了。
(资料图)
2、诸葛亮第五次北伐病重时,自知时日不久,于是开始着手安排后事。
3、诸葛亮担心的主要是三个问题:一是自己死了以后谁来接管北伐的蜀军;二是魏军可能追击,需要安排好撤退事宜;三是大将魏延脾气桀骜不驯,除了自己之外无人可制,自己死后由其他人接管蜀军难以节制魏延。
4、其中这第一个问题和第三个问题是密切相关的。
5、本来此时蜀军军中武将中以魏延官职最高,如果直接由他接管蜀军的话,那么也不用担心接管者能不能节制魏延了。
6、然而魏延虽然骁勇,可是脾气急躁,性格又高傲,和同僚关系极差,甚至能在开军务会议时公然拔剑相向,这么一个人显然并不适合独掌军权。
7、所以诸葛亮最终决定由长史杨仪接管部队,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协助他领军,魏延则负责断后,姜维次之。
8、考虑到魏延可能抗命,诸葛亮还交代必要的话大军自行撤退,魏延就让他自己行事。
9、诸葛亮这个安排可以说煞费苦心,这样即使魏延拒绝服从杨仪的命令,那么也不至于被人当做造反,事后还有挽回余地。
10、不过出乎诸葛亮意料之外的是,魏延不仅抗命,而且还打算夺取兵权。
11、在夺取兵权失败以后,魏延又率军攻打杨仪,想杀死杨仪。
12、魏延此举纯粹是肌肉快过大脑的本能反应,并非真的想谋反。
13、问题是他的举动在任何一个朝代里,不管他本意如何都是属于典型的造反行为。
14、此时的魏延是否有反意其实已经没有区别了。
15、所以在刘禅收到杨仪和魏延互相弹劾对方的表章后,询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意见时,董允和蒋琬都支持杨仪。
16、刘禅命蒋琬率宿卫诸营北上,配合杨仪攻打魏延。
17、魏延的命运在他起兵的那一刻其实已经就注定了。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看了会喜欢。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