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污染水质影响生态平衡:当前,中国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江、河湖(水库)水质的严重污染。水土流失则是水质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长江水质正在遭受污染就是典型例子。由此可见,水土流失的危害性不仅很大,而且还具有长期效应。问题的严重性必须充分估计到。
2、淤积河道、湖泊、水库:浙江省虽然水土流失较轻,可是省内有8条水系的河床普遍增高了0.2—0.1米,内河航行里程当前比60年代减少了1000公里。比如1958年以前,从嵊县城到曹娥江可通行10吨载重量的木船。由于河床淤沙太多,如今已被迫停航,原来的水资源变成沙资源,航建公司变成“黄沙”公司。
3、使土地生产力下降甚至丧失:中国水土流失面积已扩大到150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的1/6,每年流失土壤50亿吨。土壤中流失的氮、磷、钾肥估计达4000万吨,与中国当前一年的化肥施用量相当,折合经济损失达24亿元。长江、黄河两大水系每年流失的泥沙量达26亿吨。其中含有的肥料,约为年产量50万吨的化肥厂的总量(此句不通,请查原文)。难怪有人说黄河流走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如此大片肥沃的土壤和氮、磷、钾肥料被冲走了,必然造成土地生产力的下降甚至完全丧失。
很多农民为了生存,于是不断选择开垦坡地,从而导致产生恶性循环,最终让生态环境变得越来越差,发生水土流失的几率变得越来越高。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下,如何才能有效预防水土流失?
1、生物措施营造农田防护林,提高植被覆盖率。实践证明,植被覆盖率是影响土壤流失最为关键的因素,良好植被覆盖地面水土流失量是自然裸地土壤流失量的1/1 000。且林地凋落物数量明显减少,森林的上述作用也随之下降。因此在土地整理过程中,尽量保留地表凋落物和林下植被。另外,以林促草,推行混交林也是防止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
故此,在地广人稀、降雨条件适宜、水土流失相对较轻的地区,实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通过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措施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减少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实现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
2、选择合理的耕作方式经研究,顺坡开直沟种植造成的土壤侵蚀严重。根据杨一松等人对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侵蚀程度的研究,在坡耕地上种植植物篱哺,能将坡地逐步转变为以植物篱为地埂的梯地。植物篱形成梯地的成本仅为传统坡改梯的3%一17%,且由于长期耕种与土壤侵蚀,会沿植物篱逐步形成梯坎,最终使坡地变梯田。
治理的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