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是两个巧妙的隐喻,用的是语意双关的手法。

2、“东边日出”是“有晴”,“西边雨”是“无晴”。


(资料图片)

3、“晴”和“情”谐音,“有晴”、“无晴”是“有情”、“无情”的隐语。

4、“东边日出西边雨”,表面是“有晴”、“无晴”的说明,实际上却是“有情”、“无情”的比喻。

5、这句用语意双关的手法,既写了江上阵雨天气,又把这个少女的迷惑、眷恋和希望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巧妙地描绘出来。

6、原诗:《竹枝词二首·其一》唐代: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7、(踏歌声 一作: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8、(却有晴 一作:还有晴)释义:杨柳青翠,江水平静清澈。

9、在这美好的环境里,少女忽然听到自己心上人的歌声,从江边传来。

10、他一边朝着江边走来,一边唱着歌,他是不是对自己也有点意思呢?少女并不清楚。

11、因此她想到:这个人有点像黄梅时节晴雨不定的天气,说它是晴天,西边还下着雨;说它是雨天,东边又还出着太阳。

12、是晴是雨,真令人难以捉摸。

13、扩展资料:作品鉴赏这种根据汉语语音的特点而形成的表现方式,是历代民间情歌中所习见的。

14、它们是谐声的双关语,同时是基于活跃联想的生动比喻。

15、它们往往取材于眼前习见的景物,明确地但又含蓄地表达了微妙的感情。

16、如南朝的吴声歌曲中就有一些使用了这种谐声双关语来表达恋情。

17、如《子夜歌》云:“怜欢好情怀,移居作乡里。

18、桐树生门前,出入见梧子。

19、”这类用谐声双关语来表情达意的民间情歌,是源远流长的,自来为人民群众所喜爱。

20、作家偶尔加以摹仿,便显得新颖可喜,引人注意。

21、刘禹锡这首诗为广大读者所爱好,这也是原因之一。

22、身披绿色绮罗踏着《纥那》曲的和声边舞边歌的乡人想必是欢迎自己归来的一朝离乡,飘零天涯。

23、也只有那里才不排拒自己。

24、因有这样的想法,窗外的绿水微波渐渐幻成故乡人身上迎风而舞迎己归来的绿色绮罗,耳边听闻的《纥那》节拍又显得那样的清晰明了。

25、组诗歌词的风格明快活泼,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民俗特色。

26、如同屈原作《九歌》一样,刘禹锡从当地民歌中汲取素材,变民俗风情为文人风雅,创作出有别于文人文学的民歌体诗歌,显示了文学创作中雅俗互补的重要意义。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看了会喜欢。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