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听 雨 崔舸鸣 ①雨夜总是无眠,便听了一场夏雨自小至大的成长过程。

2、 ②初时淅淅沥沥,若有若无,只是当微凉的风裹着土腥味儿涌进窗时,才嗅到雨的气息。


(相关资料图)

3、渐渐地密了,浓了,落在屋檐上,树叶上,便有了滴滴答答的响声;大多数的仍无声地投入大地干涸的怀抱。

4、此时的雨声带了些许诗情。

5、无论哪一滴雨,都无法选择自己将落到何处。

6、这是雨之少年。

7、而人之“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是否也是不谙世事不识愁味的洒脱无拘呢? ③慢慢地,雨声听来有了些脾气,撞在什么上不再是羞涩地滴答,而是噼啪有声,又分明带了些不耐烦的躁动。

8、仿佛急于向世人证明什么,一如人涉世未深,为名利,为稻粱,四处奔波,虽不见得有古人那种“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之漂泊感,却也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9、 ④忽一阵疾风掠过,凉意透进,溽热顿消,一道闪电趁风卷帘时射进来,虽闭目在黑夜中也感到眼前一亮。

10、随后,雷声轰然炸裂,感觉整个大地都在抖动;继而狂风大作,雨似天河倾泻,急骤地叫喊着,宣泄着,仿佛要冲刷人间角落的龌龊,荡尽所有污泥浊水。

11、又一串惊雷如山崩地裂,似要震醒那些沉溺物欲的麻木心灵。

12、这是光明磊落者之间的庄重宣言,无私无畏。

13、几千年前,汨罗江畔的屈原,面对的可是这样沉沉的黑夜?聆听的可是这样叱咤风云的雷电?他的抑郁他的愤懑他的心声他的呐喊又有谁听得见?如果这算作雨到中年,是否也如人之壮年?成绩斐然者,呼朋唤友,觥筹交错,在人生的舞台上恣意挥洒自己的得意,而失意者只能借雷电表达自己怀才不遇愤世嫉俗的呼声。

14、 ⑤不知何时,雨声慢慢显出倦意。

15、它累了,乏了,厌了,渐稀渐少,雨滴的间隙中似乎透着思索。

16、雨声从从容容,不急不缓,仿佛历尽沧桑的老人,回首人生,有欢乐,有迷惘,有失意,有辉煌,如今都不得已淡然,不再去解释什么,说明什么,只闲看花开花落云舒云卷,“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17、 ⑥一夜听雨,天人合一,物我两忘,不觉夜已阑珊,雨声渐无。

18、或许,外面已是雨过天睛星光灿烂了吧? 【习题】:文中有一句话透露了本文的写作顺序,你发现了吗?2、根据选文内容,揣摩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具体含义,从文中找出语词进行解释。

19、 慢慢地,雨声听来有了些脾气,撞在什么上不再是羞涩地滴答,而是噼啪有声,又分明带了些不耐烦的躁动。

20、⑴、脾气: ⑵、羞涩: 3、本文从听觉这一独特角度描写雨,分别写了夏雨的四个阶段,作者针对这四个阶段的不同特点把它们比作什么呢?4、第②段画线处说“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不谙世事不识愁味”,请你再写出两句有关“愁”的诗词名句。

21、 【答案】:夏雨自小至大的成长过程。

22、2、噼啪有声,不耐烦的躁动;淅淅沥沥,若有若无。

23、 3、比作人之少年、青年、中年、老年。

24、4、示例: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一处相思,两处闲愁;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月落乌啼霜满天,江风渔火对愁眠;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看了会喜欢。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