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雹,俗称雹子,常常在夏天或者春天过完夏天就要来临的时候出现,冰雹有小有大,小的像绿豆、黄豆一样大,大的甚至有栗子、鸡蛋一样大。落在地表的水被太阳长时间暴晒之后,便会变成气体,也就是地理中所称的“气化”。想象一下,在炎热的夏天,我们倒一杯水在马路上,一会水就不见了,那它去哪了呢?这就是气化的结果。

当水珠越来越大,越来越多,云就托不住它们了,就形成了我们一般看到的下雨。

如果遇到冷空气但是却没有凝结核,水蒸气就会凝结成冰或雪。但是如果温度下降的非常厉害,就会结成冰团,也就是冰雹。当然冰雹是日常生活中少有的天气现象,形成的过程非常复杂。

与雨雪相比,冰雹的形成还需要又大又厚的冰雹云。冰雹云体型很大,最上面的云层和最下面的云层之间相差的温度非常大,这是因为云层顶部能达到10000米以上的高空,而云层下部距地面大约是1000米。而我们知道温度随着高度的上升会变低,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攀登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时,登山者们都穿着厚厚的衣服。

因为来自冰雹云下部的气流温度比较高,比较轻,会自然地向上升;而来自冰雹云上部的气流温度比较低,比较沉,便会自然地向下降。于是,两股气流在冰雹云的中部就相遇了,便形成了冰雹最重要的组成成分——冻滴和霰。在这之后,云中的水分便会不断围在冻滴和霰的周围,于是它们开始冻结、凝华,就形成了小小的冰雹核。

冰雹也称雹子或冷子,一般在春夏秋三季有这种现象,4~7月是下冰雹占总量的70%,冰雹属于一种强对流天气,而“强对流天气”的最主要特点就是地面水蒸发得很快,在中国,强对流天气一般发生在气温较高的夏季我国在夏天会有夏季风从太平洋上吹来。和西伯利亚来的低气压形成强对流天气,这个时候,从太平洋来的暖湿空气中的水蒸汽因为温度急剧下降直接凝华成固态降下来形成冰雹。

总体来说,我国冰雹灾害的时间分布是十分广泛,除广东、湖南、湖北、福建、江西等省冰雹较少外,各地每年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雹灾。尤其是北方的山区及丘陵地区,地形复杂,气候多变,冰雹多,受害重,对农业危害很大。虽然冰雹出现的范围小、时间短,但来势猛、强度大,并常常伴随着狂风、暴雨等其他天气过程。每年都给农业、建筑、通讯、电力、交通以及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

标签: 冰雹怎么形成的 水蒸气凝结 气流温度 冰雹出现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