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草原很多人都会想到牧民,成群的牛、羊等动物,放牧似乎是很多草原地区人民的日常生活之一,生活在草原地区的人民,有时候会经历白灾的天气灾害,今天小编来给大家分享下白灾的定义。
草原上大多都是牧民,它们逐草而居,以方便放牧。但我们看到放牧这个词,不要以为所谓的白灾就是白色的羊群发生的灾难,这样太单一了。如果人家没有养羊而是养的牛呢?难道叫黄灾?既然说成是灾难,那肯定是对整个草原以及所有牧民都有影响的,也就是说,白灾是全面性的。什么能形成全面性灾难?只有天气。所谓的白灾,也就是我们平原地区人嘴里的雪灾。但是在平原地区的雪灾并不是那么可怕,它远远没有水灾可怕。但在草原上,一旦发生雪灾,这是不折不扣的大灾难。
因为一旦爆发雪灾,直接影响就是众多被牧的家畜会冻伤甚至是冻死,而间接影响最致命,这会导致牧民无处放牧,到处都是雪,怎么放?雪灾对于牧民来说是灭顶的,每一年的冬天,预防雪灾都是重中之重。预防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囤草、加固牲畜住所、密切关心天气变化。
囤草是个可以直接预防雪灾的方法,万一雪灾来袭,无处放牧的情况下,囤下的草会顶上一段时间。但也仅仅是一段时间,因为它们的牧群都特别大,所以囤不了够牲畜们长时间吃的草,也就是应急所用。密切关心天气也是个不错的方法,虽然无法避免和无法改变雪灾的来临,但至少可以做到提前预防。提前预防得好,是可以避免因为突然到来的寒冷而措手不及。而它们为什么不说成雪灾而说成白灾呢?这里面有个心理原因,也就是心怀虔诚和敬畏,不直接称雪灾,是为了不引起愤怒。换句话说,白灾其实是个代指。
白灾顾名思义就是雪灾。它是中国牧区常发生的一种畜牧气象灾害,主要是指依靠天然草场放牧的畜牧业地区,由于降雪量过多和积雪过厚,雪层维持时间长,掩埋牧草,使牲畜无法正常采食,影响畜牧正常放牧活动,导致牧区大量牲畜掉膘和死亡的自然灾害。一般从10月份到次年的5月份均有白灾发生,其中11月和3、4月份最多。此外,根据我国雪灾的形成条件、分布范围和表现形式,将雪灾分为3种类型:雪崩、风吹雪灾害和牧区雪灾。
降温幅度较大的地区温室大棚做好夜间保温工作,采取盖草苫、盖保温层等措施,必要时利用地热线等方法进行人工加热,防止低温冷冻对作物造成的损害;在降雪的区域做好设施农业的人工补光工作,增强作物在阴冷天气的抗性;对出现大风的区域要及时对设施结构进行加固,同时尽量选用防寒膜覆盖大棚。
牧区棚圈和草料是抵抗自然灾害确保牲畜安度冬春的物资基础,降雪后要及时清除棚顶上积雪、整修和加固畜禽圈舍(栏),积极做好牲畜防寒保暖工作,防止发生牲畜冻死冻伤。牧民要注意补给饲草料,除干草外,应喂少量黄豆、玉米精饲料,增强牲畜抗寒能力,防止掉膘。
草原地区的白灾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雪灾,在草原牧区是很常见的一种天气灾害,一旦发生白灾之后,可能会因降雪过多,导致畜牧受冻伤或者没了牧草来源等等,因此草原地区的牧民一定要做好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