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的出现,导致地面的水平能见度显著降低.按照世界气象组织规定,令能见度降低到1公里以下的称为雾,能见度在1-10公里的称为轻雾.常见的雾多为乳白色.在城市及工业区,因空气中污染物的影响可导致雾呈土黄色或灰色.冰雾则可为暗灰色。
雾的形成主要是空气中水汽达到(或接近)饱和,在凝结核上凝结而成.雾的形成通常有两种途径:(1)因空气温度降低而产生平流雾、 辐射雾、上坡雾等; (2)因空气中水汽增加而产生蒸发雾、 锋面雾、生物雾等。
按照雾的微结构和温度,可将之分为暖雾、过冷雾和冰雾三种.(1)暖雾由温度高于0℃的水滴组成;(2)过冷雾由温度低于0℃的过冷水滴组成; (3)冰雾由冰晶组成.其中过冷雾常能通过人工催化而被消除。
为什么早晨会有雾?
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水汽是有一定限度的,达到最大限度时,就称为水汽饱和。气温愈高,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水汽也愈多。我们知道,由于白天太阳照射地面,会导致水分大量蒸发,使水汽进入到空气中,同时地面也吸收大量的热量。到了傍晚,太阳落山以后,地面吸收的热量就开始向上空散发,接近地面的空气温度也随着降低,天气越晴朗,空中的云量越少,地面的热量散发得越快,空气温度也降得越低。
到了后半夜和早晨,近地面空气的温度已经降得很低了,这时候,就是在室内,我们也会感觉到比上半夜凉了很多。接近地面的空气温度降低以后,空气中的水汽超过了饱和状态,多余的水就凝结成微小的水滴,分布在低空形成雾。因此,当白天太阳一出来,地面温度升高,空气温度随之升高以后,空气中容水汽的能力增大时,雾便会逐渐消散。
雾和云都是由于温度下降而造成的,因此,雾实际上也可以说是靠近地面的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