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和钟子期是春秋时期楚国人。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后钟子期因病亡故,伯牙悲痛万分,认为世上再无知音,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所以就“破琴绝弦”,把自己最心爱的琴摔碎,终生不再弹琴。
人的性格各不相同,一千个人就有一千种性格。正是因为人的性格如此多样,所以我们想要找到一个知音才那么难。其实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想找个知音都是非常难的。找个知音比找个对象还要难。毕竟找对象的时候我们需要包容,需要妥协。
但是知音不同,因为两者默契度非常高,所以不会妥协,因为彼此都非常懂对方。如果妥协的话那就不是知音了。最早关于知音的典故莫过于钟子期和俞伯牙的故事了,他们两个的故事也诞生了一个成语,那就是高山流水。
具体来说,俞伯牙这个人非常善于古琴,但是那个时候懂音乐的人非常少,很少有人能够听懂他的琴。而这个时候钟子期出现了,他就能很好的欣赏俞伯牙的琴声。因为钟子期是个非常懂音律的人。
当俞伯牙的琴声非常高亢的时候,钟子期就说我听你的琴声仿佛看到了高山,而俞伯牙正是想要表达高山。同样,当俞伯牙的琴声像潺潺流水的时候,钟子期就表示自己仿佛看到了山涧的小溪,而俞伯牙也是非常欣慰。
其实,虽然历史典故中没有描述两个人的性情,但是后人猜测两个人的性情应该都是差不多的,毕竟如果钟子期如果只懂音律而跟俞伯牙性格不合的话两个人也玩不到一块去。后来钟子期去世了,俞伯牙直接就把琴摔了,因为他认为这世界上再没有懂他音乐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