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干旱,人们首先想到的可能是气象因素,从自然因素来说,干旱的发生主要与偶然性或周期性的降水减少有关。

而在我国,导致干旱的主要因素有:

一是降水方面的因素,一般来说,降水量低于平均值就容易出现干旱。在我国季风气候区内,不同地区的降水季节变化时形成全国季节性易干旱地区分布的基础。长江以南地区,由于夏季风来得早,去的晚,雨季早而且时间长,若7.8月雨量票少,容易产生伏旱。华北东北地区雨季在6—9月,春旱和春夏连旱特别严重。西南地区主要依靠西南季风带来的降水,11—次年4月为旱季。

二是水资源方面的因素。我国南方水多,耕地少,北方水少,耕地多。这种地区之间水资源的不平衡状况,是造成我国干旱灾害的重要因素。

气候和水资源分布这可能是形成干旱的主要因素,但我们如果从历史上看,近些年干旱的发生越来越频繁,从明代特别是清末以来,旱灾逐渐开始明显,到本世纪初更是加速度逐年频繁和加剧。清代以来特别是最近半个世纪日趋严重的天然森林被砍伐消失和山地开垦造成的水土流失生态逐渐恶化是气候最终酿成史无前例的四年连旱的根源。人为活动导致干旱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人口大量增加,导致生活用水量的吃去增大,有限的水资源越来越短缺,而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十年来,工农业生产用水持续提高,同时,一些片面追求经济发展急功近利而不顾生态环境的政策失误是导致环境灾变的推动因素。例如,我国耕地复种指数(一个农业生产地区一年内作物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的百分比)的增加,灌溉面积的扩大,造成农田需水量的增加;其二,我国北方地区冬小麦播种面积的增加,北方受春旱威胁农田面积进一步扩大。而工业的发展又很明显的造成了工业用水量、需水量的增多。

二是森林植被被人类破坏,植物的蓄水作用丧失,水源涵养能力不足,加上抽取地下水,导致地下水和土壤水减少。据研究发现,大规模的毁天然林种植人工经济林又加剧了灾情。

三是人类活动造成大量水体污染,使可用水资源减少。

四是用水浪费严重,在我国尤其是农业灌溉用水浪费惊人,导致水资源短缺。

旱灾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气候。通常将年降水量少于250mm的地区称为干旱地区,年降水量为250-500mm的地区称为半干旱地区。世界上干旱地区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25%,大部分集中在非洲撒哈拉沙漠边缘,中东和西亚,北美西部,澳洲的大部和中国的西北部。下面佰佰安全网为大家介绍一下干旱会引起哪些生态环境问题。

如果是异常干旱属于生态环境问题,如果正常干旱,比如我国西北地区则不是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环境问题是指由于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严重失调,从而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干旱灾害是影响农业产量的最主要的自然灾害。1978年至1989年间全国政治形势和农业体制均基本稳定,因而粮食单产的上升趋势主要由于农业科技进步,而其上下波动则主要由于自然灾害的影响。对1978年至1989年12年全国旱灾面积、水灾面积和粮食单产进行序列分析发现,粮食单产与旱灾面积显著相关,其相关系数达-0.77,而与水灾面积无相关关系。观察1949年至60年代初的统计资料,也能得出相似结论,如1954年我国遭遇特大洪涝灾害,但粮食单仍与上年持平,1959年至1961年遭遇特大旱灾,粮食产量则显著下降。

标签: 生态环境问题 气候干旱 生态平衡 干旱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