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中国存在大熊猫

全球有很多的国家和地区,但是仅仅只有我们中国有大熊猫。大家对于这个问题也是非常的好奇,为什么仅仅只有我们中国有大熊猫呢?今天就和大家简单的来介绍一下。

在远古时期大熊猫是存在于中部和南部的,而且甚至到达了欧洲等地区。这些对于我们来说都是远古时代大熊猫一些栖息地。

大家都知道我们的大熊猫主要是靠吃竹子为生,其实大熊猫也是吃肉的。我们看上去熊猫非常的笨拙,走起路来摇摇晃晃。

其实大熊猫也是非常聪明的一种生物。那么为什么大熊猫一直在减少呢?它的数量一直在递减,因为我们地球经历了很多次的物种大灭绝的。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在这些灭绝中有的大熊猫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从而生存下来了。有些熊猫不适合环境的变化,从而就灭绝了。这就导致熊猫的数量越来越少,直到现在都一直呈现递减的一个状态。

也是因为我们物种的大灭绝,很多大熊猫的食物都被灭绝了。没有食物大熊猫就没办法生存,所以就也跟着灭绝了。正是因为环境的不断变化,大熊猫还要生存下去。

所以它慢慢的适应了到当地的环境,从而就把竹子当做自己的食物。这也是根据环境的变化,自身做出的一种变化。

具有国宝要素

国宝即国家的宝物,世界各国都有各自的国宝,他们大都作为无价之宝,成为国家的骄傲和象征。

要成为国宝,除了经济价值外,大致应该具有以下一个或几个特征:一是本国独有或大部分拥有;二是能体现本国文化特征;三是能代表本国形象;四是与本国发展息息相关。

由于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能代表中国形象的事物众多。而大熊猫则与众不同,其憨态可掬的模样与温顺的性格以及一举一动都牵动着中国人的心,并以超越种族、文化、国家与意识形态界限的优势,深受世界人民的喜爱。

根据科学家对大熊猫化石的研究,大熊猫在历史上活动范围包括整个中国甚至国境线外,北至北京周口店,南至如今的越南和缅甸,目前仅分布于四川省、陕西省和甘肃省的山区。大熊猫广阔的史前活动范围让它拥有了超越地方性特色动物的身份,具有成为国宝的条件。

体现中国文化

大熊猫不是中国历史、神话、文学关注的对象,甚至与人类的关系也很遥远,缺乏食用和经济价值,也不是某一种文化或信仰的象征和图腾,但其生活习性蕴含的意义却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

大熊猫不光有着圆圆的脸颊,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体,优雅的内八字行走方式,也有锋利的牙齿,解剖刀般锋利的爪子,爪子和獠牙依旧锋利等特点,其身体强壮力气很大,咬合力很强,奔跑和爬树速度堪称一流,成年以后没有天敌,可以说如果想要独霸天下,几乎没有困难。而且从消化系统来看,大熊猫的消化道、消化酶和肠道微生物保持了食肉动物的特性。但从佛家来看,大熊猫放弃了食肉,选择了吃素,正好与佛家倡导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暗合。

自古以来一些有大熊猫的地方把熊猫尊为“山神”。过去猎人上山打猎,只要遇到大熊猫,认为是山神在发出警告,必须马上返回。否则,最好的结果是一无所获、徒劳无功,最坏的结果会丧命,这给大熊猫披上了神秘色彩。

从道家来看,大熊猫外形上黑色和白色所占面积几乎完全一样,两者界线分明,既对立又统一,没有一个颜色走向极端,天生巧合地体现了阴阳学说对立统一、相互转化的内涵。大熊猫放弃食肉,不欺负其他弱小动物,选择竹子作为食物,正契合了道家提倡“道法自然,无所不容,与自然和谐相处”。

从儒家来看,大熊猫不主动攻击其他弱小动物,与诸多物种和谐相处,不争不抢,颇有大家风范,正好符合儒家讲究的“低调,含蓄、内敛”。同时,成年的大熊猫自身强大,但在野外没有天敌,象征着带来和平。

大熊猫选择的食物——竹子,更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它是历代文人所喜爱的植物,“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子影响着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大熊猫也被冠上高雅之士的隐喻。

标签: 大熊猫只有中国有吗 熊猫数量 为什么是国宝 熊猫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