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传统文化中,二十四节气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历注)。古代可没有什么天气预报,种地种田时节的把握全靠这二十四节气,这也是中华文化所独有的一种历法,几千年传承下来,到现在虽然科技如此发达,农民们还是喜欢用二十四节气来指导农事,而且也很有效果,不得不感叹中国古人的聪明智慧。那么你了解小编中国传统节日二十四节气分别有哪些?春节算不算二十四节气之一了,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关于二十四节气的文章,让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中国传统夏历(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分别根据日、月的运行制定:月的部分是以朔望月为基准确定的,岁是以回归年(太阳年)为基准确定的。阳历每回归年约365.2422天,二十四节气据此而划分,其中:

夏至相当于在太阳到达黄经90°时开始(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长)。

秋分相当于黄经180°(秋分点)。

冬至相当于在太阳到达黄经270°时开始(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短)。

春分相当于黄经(太阳经度或天球经度)0°(春分点)。

清明相当于太阳到达黄经15°时开始。

在人类文化中,一年(回归年)划分了二十四节气,与现代历法将一日(平太阳日)划分为二十四小时的时间计量单位,两者在数据上(24)有相似的比拟。

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是清明和冬至。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冬至,又称冬节、亚岁、长至节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二十四节气是指干支历中表示季节、物候、气候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标签: 二十四节气 中国传统节日 计量单位 节气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