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的起源很复杂,有人认为在花雅之争的时候,花派的京腔就是京剧的前身。也有人认为京腔和京剧没关系,京剧是徽班进京,徽汉合流促成的。
不过京剧界统一的认知是,京剧是从徽班进京开始的,而且京剧界也会在某些特定的时间里,来举办徽班进京多少多少周年的活动。
那么京剧的起源就又有些模糊了,比如安徽人会觉得京剧是起源于安徽,毕竟京剧是徽班进京形成的。湖北人则会认为京剧的一个故乡是湖北,因为京剧是徽汉合流形成的。
而北京人则会觉得,不管京剧是怎么形成的,它都是在北京诞生的,按理说京剧的故乡应该是北京。比如潮剧起源于莆仙戏,那也不能说潮剧的故乡在福建啊。
不过争议归争议,关于京剧的介绍是这样说的,京剧起源于徽剧二黄调,结合汉剧西皮调,又吸收秦腔、昆曲等剧种的艺术养分,经过长期的舞台实践,最终于清代同治、光绪年间在北京形成。
这个其实就可以说明了,徽班进京之后,并不是马上就形成了京剧,而是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舞台实践,最终才形成京剧的。
这就可以说明,京剧是起源于徽班进京后不久的北京,并且吸收了徽剧、汉剧、秦腔、昆曲等多个剧种的特色,而形成的剧种,主要腔调为皮黄腔。
京剧在刚形成的时候,其实是叫皮黄戏的,因为它主要的唱腔就是皮黄腔,后来改名为平剧,因为那个时候北京叫北平,再后来才改为京剧的。
京剧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京剧前身是清初流行于江南地区,以唱吹腔、高拨子、二黄为主的徽班。徽班流动性强,与其他剧种接触频繁,在声腔上互有交流渗透,因此在发展过程中也搬演了不少昆腔戏,还吸收了啰啰腔和其他一些杂曲。清乾隆五十五年,以高朗亭为首的第一个徽班进入北京,参加乾隆帝八十寿辰庆祝演出,乾隆五十五年庚戌,高宗八旬万寿入都祝匣时,称三庆徽,是徽班鼻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