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重是一项历史悠久的运动,将杠铃以双手举过头,举起的杠铃重量为胜负依据。男子举重在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时便被列入正式项目。奥运会比赛只计算抓举和挺举总成绩,如总成绩相同则赛前体重轻者列前,如再相同,则以赛后即称体重轻者列前。举重的级别划分,主要考虑到四个因素(考虑到篇幅问题,以下都以男子的级别设置为例):

一、全球人口的身高分布(决定体重级别的上下限)

举重运动员的体重级别和身高高度相关,设置时要保证每个级别都有足够的人数参赛。例如,如果全球绝大多数成人的身高都在170以上,那最低级别就不能设得太低(比如52公斤级),因为没那么多身高足够矮的人可以选拔训练参加最低级别的比赛。反之,如果全球绝大多数成人的身高都在170以下,那最高级别就不能设得太高(比如110公斤以上级),因为没那么多身高足够高的人可以选拔训练参加最高级别的比赛。由于男性平均身高高于女性,所以男子的最大(105公斤以上级)和最小(56公斤级)级别也都要高于女性的最大(75公斤以上级)和最小(48公斤级)级别。

二、比赛的公平性(决定体重级别的上下限)

最大级别如果设置太低,会导致体重相差很大的运动员被分到一起比赛,造成不公平。例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时体重最大的级别是90公斤以上级,当时参加这个级别比赛的运动员大部分体重都在130公斤左右,那些体重只有100公斤出头的运动员就很尴尬:减下去参加90公斤级,减太多;体重不变留在90公斤以上级,太吃亏;增重到130公斤,太困难……所以最大级别不能设得太低。

同理,最小级别也不能设置太高。例如把最低级别定为70公斤级,那身高1米50的运动员几乎不可能增重到接近70公斤,只能以60公斤左右的体重参加70公斤级的比赛,同样不公平。

三、运动员调控体重的便利(决定各级别的间隔不能太大)

两个级别间的差距太大(比如77公斤级之后直接跳到94公斤级),那么处在两个体重级别中间的运动员(例如体重85公斤,夹在77公斤级和94公斤级之间)就会遭遇类似上面提到的90公斤以上级部分运动员的尴尬局面:减到下一个级别,要减的体重太多,减不下去,即使减下去了,体力也会受到很大影响;升到上一个级别,要增加的体重也太多,增不了那么多,比赛中吃亏(比如94公斤级别人体重都是93点几公斤,而你拼命增重也只有90公斤)。所以在实际设置级别时,一般使相邻两个级别的平均体重减5%基本就是较轻级别的上限,增5%基本就是较重级别的上限,例如:

男子举重最小的两个级别是56和62公斤级,平均值为59。59*(1+5%)=61.95公斤,很接近较重级别62公斤级的上限;59*(1-5%)=56.05公斤,很接近较轻级别56公斤级的上限。

男子举重第三大和第二大的两个级别是94和105公斤级,平均值为99.5。99.5*(1+5%)=104.475公斤,很接近较重级别105公斤级的上限;105*(1-5%)=94.525公斤,很接近较轻级别94公斤级的上限。

各位可自行对其他相邻的体重级别进行换算,这个关系值仍然成立。

四、奥运会控制比赛规模的要求(决定各级别的间隔不能太小)

由于奥运会有控制赛事规模的瘦身要求,导致国际举联在第一次级别大改动后仅过了六年就又再次改变级别设置,将原来的男10女8共18个级别缩减为男8女7共15个级别。这个从本质上说是约束条件而非技术因素,就不多说了。

男子为8个级别;女子为7个级别

这个是按照运动员体重进行划分的。

首先,举重的公斤级是按照运动员的性别和体重来进行划分的,不同性别、体重不同的运动员参加不同级别的比赛。

男性运动员按照不同的体重划分为10级,分别是不超过54公斤、54.01~59公斤、59.01~64公斤、64.01~70公斤、70.01~76公斤、76.01~83公斤、83.01~91公斤、91.01~99公斤、99.01~108公斤和108公斤以上级别。

女性运动员按照不同的体重划分为9级,分别是不超过46公斤、46.01~50公斤、50.01~54公斤、54.01~59公斤、59.01~64公斤、64.01~70公斤、70.01~76公斤、76.01~83公斤和83公斤以上级别。

标签: 举重比赛 举重的体重级别 举重运动员 杠铃重量